2016年07月份二氧化碳行业热点
发布时间:
2016-08-01
热1:新型催化剂可助二氧化碳制乙烯;热2:吉林油田前置二氧化碳压裂获突破
热1:新型催化剂可助二氧化碳制乙烯
德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经等离子体处理过的铜可以作为“高选择性”催化剂,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成乙烯,并减少副产物。
催化剂的选择性是指,在能发生多种反应的反应系统中,同一催化剂促进不同反应的程度有所差异。利用催化剂的这一特性,可使原料的转化方向更有针对性,在工业生产中减少副反应,提高转化效率。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4 日发布公报说,目前利用现有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成乙烯等化工原料的效率普遍不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所用催化剂的选择性较低,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不需要的副产物。
这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经过氧和氢等离子体处理后,铜箔表面的特性会发生改变。经处理的铜作为催化剂具有高度选择性,会将“精力”主要集中在促进二氧化碳向乙烯的转化上,大大减少副产物。乙烯的生产率较使用传统铜催化剂时有所提高。
研究人员进一步“跟踪”催化反应中铜箔的化学状态后发现,铜箔表面带正电的铜离子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研究人员表示,最新发现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催化剂,提高工业生产中的转化效率。
热2:吉林油田前置二氧化碳压裂获突破
7 月18 日,吉林油田城深131 井已压裂完成40 余天,正式投入生产后,日产气可达1.5 万立方米。
今年年初以来,吉林油田针对王府—德惠地区地层压力系数低、压裂液滤失大等问题,在借鉴以往二氧化碳干法压裂取得经验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前置液态二氧化碳增能+冻胶压裂液加砂压裂,提高近裂缝地层的能量,降低压裂液滤失,提高压裂液返排率。
城深131 井于6 月6 日应用前置二氧化碳压裂工艺施工完毕,压后第3 天点火,火苗达到3 米高,套压7.2 兆帕,取得较好的压裂试气效果。这口井压裂过程中注入液态二氧化碳582 立方米,总液量616 立方米、总砂量77立方米,施工压力23 至47 兆帕,压后初期日返排液量达到150 立方米,返排第二天即见气。截至7 月下旬,井口压力6.2 兆帕,压裂液累计返排率达到50%,改造效果好于邻井。
城深131 井前置二氧化碳压裂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城深131 井区下一步动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同类气藏的效益动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一页
下一页
推荐新闻
2022-12-20
2022-12-20
2022-12-20
2023-01-12
2022-12-2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