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份二氧化碳行业热点


发布时间:

2016-05-01

热1: 兰州理工大学实验成功国内首台超临界二氧化碳溶剂磁力泵;热2: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满负荷试生产成功;热3:交通运输部:限量瓶装二氧化碳按普货运输管理

 

热1:兰州理工大学实验成功国内首台超临界二氧化碳溶剂磁力泵

近日,由兰州理工大学能动学院杨逢瑜教授设计、大连四方电泵有限公司制造的国内第一台33MPa超临界二氧化碳溶剂磁力泵实验成功。超临界二氧化碳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流体之一,在医药、化工、食品及环保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据介绍,任何一种物质都有气、液、固三相,三相成平衡态共存的点叫三相点。气液两相相界面消失的状态点叫超临界点,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相近,以致无法清楚分别,称其为“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气体的扩散性及液体的溶解能力,同时兼具低黏度、低表面张力的特性。二氧化碳在温度高于其临界温度、压力高于其临界压力时,其密度近于液体,黏度近于气体,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用它可溶解多种物质。然后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带领化学工业进入绿色化学时代的新摇篮。

热2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满负荷试生产成功

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满负荷试生产成功中国石化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10万吨/年二氧化碳回收装置自投料生产以来,由于复合胺浓度低,二氧化碳吸收效果差,装置达不到设计满负荷生产状态,为设计负荷的60%。近期,该厂通过对10个月的参数收集和研究,制定出优化方案,对大型机组逐一试运,以达到满负荷运行状态。45日至10日,经过精心操作观察和调整,装置已顺利实现满负荷运行状态,二氧化碳产量由每小时6吨提高至9.5吨,预计全年增产近3万吨。据悉,该项目是我国炼化行业首个催化裂解尾气二氧化碳回收项目,是中石化“碧水蓝天”工程的重点环保项目之一,该项目装置制成的二氧化碳已成功应用于中原油田三次采油,达到增产的目的,既环保又创效,同时,也为节能减排、治理雾霾提供了新途径。

热3交通运输部:限量瓶装二氧化碳按普货运输管理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限量瓶装二氧化碳气体道路运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对瓶装二氧化碳运输的管理进行了规范。

《通知》规定,对于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铝合金无缝气瓶或钢质无缝气瓶托运二氧化碳气体,在单个气瓶公称容积不超过50升、每个运输单元所运输的二氧化碳充装重量不超过500公斤的情况下,在道路运输环节按照普通货物进行管理,豁免其关于运输企业资质、专用车辆和从业人员资格等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要求。

据悉,该《通知》是依据现行法规标准,借鉴《危险货物国际道路运输欧洲公约》(ADR),结合企业运营实际制定的,交通运输部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限量瓶装二氧化碳气体豁免条件下的道路运输指南》,从限量瓶装二氧化碳气体运输全链条、全要素角度,对目前法规标准中碎片化要求进行了梳理,从包装、标记、托运、装卸固定、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规范,对于强化运输安全、促进便利运输、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