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份二氧化碳行业热点


发布时间:

2015-10-01

热1:变废为宝回收二氧化碳为苏北油田增油上产  热2:我国最大规模CO2无水蓄能压裂试验在吉林油田成功进行 热3:雅苒国际逾2亿欧元出售欧洲二氧化碳业务 热4:中美再发声明2017年启动碳排放交易体系

  热1:变废为宝 回收二氧化碳为苏北油田增油上产

  8月26日,是华东石油局液碳公司与中石化南化公司合作二氧化碳回收项目的一百天,该项目华东液碳公司与南化公司于四月份签订协议,五月份试运行。华东石油局液碳公司发挥从事二氧化碳生产经营及二氧化碳驱油应用的专业化公司的优势,利用南化公司闲置的年产5万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把南化公司合成氨装置排放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合作的一百天内累计生产液碳5000吨,生产的液碳用槽罐车运输到华东油气分公司采油厂压注到地层进行二氧化碳驱油或吞吐累计使用4500多吨。按照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驱油每3吨液碳驱油1吨的油换油率换算,可为油田增油1450余吨,如用于金湖金南区块进行二氧化碳吞吐作业,按照1.3吨液碳驱油1 吨的换油率换算,可增油3460余吨。

  该项目的“联姻”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集团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总体战略,开创了二氧化碳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的先河,意义深远。

  热2:我国最大规模CO2无水蓄能压裂试验在吉林油田成功进行

  我国最大规模二氧化碳无水蓄能压裂试验日前在吉林油田成功进行。吉林油田和勘探院联合在吉林油田致密油区块连续进行了5口井的二氧化碳无水蓄能压裂试验。其中,让53平9‐3井实现了单层加砂21立方米、单层入井液量696立方米、施工排量7.9立方米/分钟、最高砂比12.8%的参数指标,创造了国内二氧化碳无水蓄能压裂的新纪录,实现了技术新突破。

  二氧化碳无水蓄能压裂是一种采用液态二氧化碳作为压裂液替代水,以石英砂或陶粒等高强固体为支撑剂的一种无水相增产改造技术。目前,第一口完成施工的红87‐22‐4井自喷生产,日产液和油分别为28.1吨、12.4吨,增产效果明显。

  热3:雅苒国际逾2亿欧元出售欧洲二氧化碳业务

  9月15日,挪威雅苒国际和美国工业气体制造商普莱克斯签署一项出售协议,交易总价值为3.12亿欧元,预计将在2016年第一季度完成。

  根据协议,雅苒国际将以2.18亿欧元向普莱克斯出售二氧化碳业务。该协议还包括出售雅苒国际与普莱克斯合资的斯堪的纳维亚气体业务34%的股权,交易金额为9400万欧元。

  根据协议,雅苒国际将向普莱克斯供应二氧化碳气体,并继续经营3座化肥厂的二氧化碳装置。

  2014年,雅苒国际欧洲二氧化碳业务出售超过85万吨液体二氧化碳和5万吨干冰,销售收入为1.12亿欧元。在欧洲经营5个二氧化碳液化工厂,3个二氧化碳船舶,7个船舶码头和6个干冰生产设施。

  热4:中美再发声明2017年启动碳排放交易体系

  日前中美两国再度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将承诺到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在联合声明中,习近平表示,中国政府承诺将拿出200亿元人民币(约31亿美元)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预计国内碳交易市场万亿空间将被打开,推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的发展,对应在A股上,环保、新能源等上市公司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当地时间9月25日,中美两国再度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将承诺到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继去年年底中美两国“里程碑式”的协议后,此举将再度成为中国在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一大步。

  在联合声明中,习近平表示,中国政府承诺将拿出200亿元人民币(约31亿美元)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还在此次联合声明中承诺,将严格限制公共投资流向国内外的高污染、高排放项目。

  早在去年年底,中美就已经发布了一份《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共同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的相关协议,中方承诺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升到20%左右,此举被誉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走出积极的一大步。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公开承诺还是对外捐助,都在展示着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大国责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承诺将积极影响本年年底举行的巴黎气候谈判格局,也将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提高出资水平施加巨大压力。

  碳市场是推动低碳经济的高级形式,政府可以通过多种行政手段推动低碳经济,包括行政限制、补贴、碳税费及碳交易市场等。碳市场是通过行政手段人为的创造出一个市场,其具备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能够促使经济体以最低的成本完成碳减排的任务,被理论界青睐。

  中美国达成气候减排合约,意味着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放体进入全球碳排放体系。中美气候减排的合约也是中国市场开启的一个信号,现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方案已经进入了加速研究的阶段,并且有可能在2016年推出,中国市场将迎来新机遇。

  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碳交易规模达447亿欧元,欧盟占比高达92%,而欧盟碳排放总额为全球排放的10%左右。实际上,2011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曾一度接近1000亿欧元,随着经济复苏以及各国政府加大重视程度,未来全球碳交易的市场规模有可能再度超过万亿。

  从投资策略上看,碳交易市场与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两大领域有着密切关系,对于企业而言,会综合运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来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如果碳排放权价格在合理位置上的话,则能综合推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的发展。

  此外,碳交易市场本身由于买卖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也将创造出一个巨大的中间市场,互联网给中间市场带来了新机遇,所以未来在碳交易中间出现类似彭博一样的终端可能性非常大。根据欧洲经验,场外市场占比超过40%,这为撮合交易以及相关的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